防衛性悲觀


前天才去圖書館借了新書。叫「The Power Of Negative thought」中文叫「我悲觀,所以我成功」。

悲觀似乎是 一種罪惡,面對這世界,我們的社會共同的說「要樂觀。」但這本書的作者,從臨床心理學的角度去研究,發現有一種人具有她所謂的「防衛性悲觀」的心理策略。她認為這些人總是預期事情會變得很糟,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謂的悲觀主義者。但她發現即使是抱持悲觀的人他們的社會機能仍然不會因此而下降,透過她的實驗,她發現這種人,若是刻意要樂觀或是請他們關注事情的光明面,反而會降低他們的表現。

也就是說,這種習慣以悲觀想法思考,同時卻能保持其社會機能的人,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悲觀並不是消極而是另一種防衛性的心理策略,因為悲觀者事先會在心裡設想許多可能而不太會發生的情況而加以防範。

特別注意的是,作者在這裡指出,在一般的人看來,抱持著如此悲觀的想法的人應該會因為焦慮感昇高而去失去表現水準才是,但作者卻認為,防衛性悲觀者反而是透過設想各種可能的狀況來「降低」他們的焦慮感。

焦慮造成表現下降的原因在於「思想窄化」無法思考其他的解決方式而失去應有的水準。所以防衛性悲觀與我們傳統所說的悲觀的人不同,其差異點在於「心理排練」。因為他們預期到各種情況,而在心理事先降低的焦慮感,而當狀況發生時較不會因與自我預期差距太大而產生自我無法處理的壓力而失常。

我相信這個研究會替許多生性像我一樣「想太多」感到,「原來,我並不是心裡有毛病啊。」而是這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策略。

為什麼說「心理策略」而不是直接指涉把人分類為 樂觀與悲觀,這也是我喜歡這個研究的原因之一。因為這種理論並不是分析人類的個性。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理工具來解決各種生活的問題。而具有防衛性悲觀的人並不會在所有的事物上都有相同的思考方式。因為這些人仍然心理健康,與恐懼症的心理疾病不同。他們(包括我)只是「認為」透過這樣的策略比較有效來解決問題或是降低心理焦慮。所以也不是全然的樂觀就好,完全地不加考慮負面的問題也是一種社會異常,會給自已與其他人造成很大的問題。

從小,我就覺得我自已被詛咒了,因為我「心想事不成」。就是因為如此,所以運用我這種「天賦」開始許多事都會往壞的地方想,因為我「心想事不成」想壞事,那壞事就不會出現。

但其實在心理學角度這與什麼現在流行的「吸引力法則」無關。而是這種我的一種降低焦慮提高表現的一種策略。所以把事情想得壞一點,可以讓自已多準備一點,或是其他突發狀況發生時壓力降少一點。

在漫畫海賊王裡,有一集的敵人的能力正是引發悲觀而讓對手無法攻擊,但是主角團卻正好有一個想法超級悲觀同伴騙人布,也因為他的悲觀想法所以根本不可能再因悲觀而失去力量,漫畫裡平常他只是一個丑角般的角色,但是在這個特別的關卡他卻成了拯救大家的英雄。

這個世界也許不能完全由這種想太多的人來推動,但是少了這種想法的人,這個世界很快就失去秩序而混亂也說不定。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森林裡的一棵樹倒下時,若沒有人在那兒聽,它依舊會發出聲音嗎?

於是,我又坐回電腦前

禁欲與智慧-如何變成更聰明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