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0的文章

自我與內在的奇幻

在急診室裡躺了8個小時,身體很累卻因為強烈疼痛而無法休息。護士說止痛針不能再打了。只好孤單地與疼痛虛耗,要等到天亮9點以後,才能安排照胃鏡。 我一直以為當你的身體有病痛時,才會想起之前健康的人生,無論是如何悲慘,只要健康就好了。但我卻在這個覺得無止盡的痛苦中,只想一死了之。 腦袋無法思考,連說話回答也沒有力氣,只能在窄窄地病床上扭動身體,企圖把疼痛趕出身體。各種心理方式在實行著,但疼痛確實地存在在自已胃部之中,無法把思維轉移,乾脆就把注意力放在胃上面,在閉上眼之後,想像著身體與痛覺,在腦海中建立一個痛覺的身體地圖,依不同的程度把痛覺分布在身體上,之後向放大這個地圖,再度細分痛覺的發生程度與位置。同時心裡還有許多某名的雜音,像是叫喊著,像是低語,像是拳頭不斷地重擊。 而在與痛覺對抗到已經失去意識時,醫生來巡房,在模糊中聽到他們在準備照胃鏡的程序與一些必要的連絡。當醫護人員推著我的病床的時候,有一種超現實的感覺,閉著眼睛,感覺著自已雖然躺著,但是在空間中移動,在電梯中微微地因昇高的G力變化,因為自已處著靜態的狀態之下而鮮明。 胃鏡科裡,醫生與護士一直東拉西扯地聊天,一邊準備著胃鏡的器材,在這個時候,很像是刑求,或是被強迫作奇怪的人體實驗,我在心裡不斷地讓自已放鬆,一旁的護士像是背台詞似的把手冊上控制病人的台詞唸給我聽,噴完麻醉劑後,我就感覺不到自已的舌頭了,但是將胃鏡深入自已的食道時,就算是自我控制再厲害的人,也會感到恐懼。麻醉的部位只有口腔跟食道口而已,所以在胃鏡不斷深入的同時,那種侵入感會愈明顯。很快地就引發一波又一波的嘔吐,在胃鏡已經深入的時候,胃、食道、口腔是完全成一直開放狀態,如果胃裡還有東西,這個時候會全部直直湧出來。我眼睛是睜開的,護士不斷壓著我的肩膀提醒我用鼻子吸氣,用嘴巴吐氣,在這個時間裡,自已的內與外的那個界線已經有點模糊了,外面的東西進到裡面,而裡面的東西跑出來。嘔吐物不只從口腔也湧上了鼻腔。對於嘔吐蓋滿了我半滿的臉已經不再意了,雖然沒有全身麻醉,但是這般的折磨下來,很難馬上就恢復正常的意識。在我結束這一切後,又躺在病床上再一次的享受了平行移動的感覺,很像靈魂出竅而我推著我自已的病床一樣。 又回到了急診室,伴著我痛苦8小時的牆壁與天花版上的汙漬又出現,有一股安心感。但是昨夜裡的值班人員已經全部不同了,胃鏡在胃裡爬刮的感覺還在。 新的急診值班醫生過來

重看駭客任務三部曲

終於得到了The Matrix 三部曲,終於有機會把這些玄倒人不償命的對話好好的研究一番。 當初第一集剛推出的時候,也許是因為年齡還太小,,並沒有覺得有太大的震憾。時隔幾年,二、三集上映時到電影院裡看那時才深深被這部片迷倒,二、三集的確沒有讓去電影院看的人失望。滿滿的視覺效果,精采的戰鬥畫面,雖然在其中有太多的對話實在令人一時難以消化。但也增加了一定的可談論性與讓人驚訝母體世界設定的廣大。 這麼多年過去,電視台時常重播Matrix,如果有轉台看到一定會看完,同時網路上對於Matrix的討論也不少,透過這樣的資料收集,自認自已對於整個故事內容有一定的了解跟認識。但來源畢竟都是片段零碎的,沒有辦法在心裡形成一個完整的圖象,唯有在確實地把三部電影看完後,才能看理解整個故事結構。 Matrix的概念相當地有趣,就是把佛學的東西加上現代科技的想法結合而成的故事。而重看一次第一集後更是佩服劇作家,居然可以把佛學套用上電腦科技。為了尋求真正的自由,離開虛幻的電腦母體,但是,離開的同時你的原先世界消失了,衣服變得破破爛爛的,吃著沒有味道的營養品。第一集,對我來說最有趣的就是他們在船艙餐廳上用餐的對話,就是這部片最高的意境所在。船員說,「這就是生命所需,吃這些就夠了。」但一旁的Mouse說「人也有其他需要」他跟Neo介紹他寫的虛擬紅衣女郎「否定自已的情慾就是否定我們的人性」。充滿了批判與哲學討論空間的對話。 但The Matrix之所以是經典不是這些這些看似深刻的哲理,而是絢麗的視覺效果與廣大的世。因為有了豐富而完整的背景設定,所有的人物才有目的,行動才有意義。雖然說背景設定並不是那麼完羌,像是把人當電池,未來世界黑暗一片,雖然片中都有提及,以及Matrix的由來都說明得清楚明白,但就像是鋼彈為什麼一定要作成人型的,為了要讓某個事件合理地出現就要有一個好的理由。但對於科幻片的背景太過雞蛋裡挑骨頭就失去樂趣了,但是如果漏洞百出,疊床架屋,因人設事。那麼就只是一個B級電影。 電影本身故事很精采而且結構完整,第二、三集可以視為是一個很好的延伸。把第一集的救世主神話顛覆,一切都是母體的計畫,當然主角也更深刻地了解自已同時也作出了因難的決定,最後成功地征救了人類世界,成了真正的救世主。 可是這個設定最多也只能這樣了,也很難再有太多的延伸,所有的東西都是圍繞著母體打轉。也很難有其他的發展。就像是

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

當我想浪費時間的時候,我應該來寫部落格。製造一些成就感,或是說寫一篇東西出來。至少這一段時間不是被我吃進去,而是被我吐出來。 用製造替代吸收,用創造來替代閱讀。 所以,不要看小說,不要看漫畫,而是來寫小說,來畫漫畫。雖然說不高明到那裡去,但是至少留下了記錄。如果一段時間沒有被記錄下來,那麼就如同沒有發生過,但是時間確實地消失了。但是卻沒有任何記憶。 雖然就哲學上來說,「過去」其實是不存在的,它就存在在人的記憶中,而只有未來可以到達,但是過去其實只是現在的記憶累加而已。 昨天,其實是不存在的,只是字義上有一個字叫昨天。但是「明天」確實存在,而且可以到達。無需太多科幻想像,只要等待,就會到達未來。 我善於分析,那麼寫作就往分析的角度來寫。雖然沒有辦法出版這些東西來滿足虛榮心,但至少可以告訴自已,時間沒有流失,它被記錄下來了。 海賊王裡的西爾爾克醫生曾經說過:「人,什麼時候才算是真的死了呢?就是當人們不再談論你的時候。」 不留下些什麼在時光的洪流中,那麼就是消失在其中而已。

與他對話

「為什麼這放假一段時間如此的珍貴?」 「來自安定感。」 「安定感來自哪裡?那這一段時間和其他時候又有什麼不同?」 「來自對未來的掌握,你確定有一個你可以自由掌握的未來,那麼心便安定,心安定就會快樂。反之,其他時候,對於未來充滿未知。未知永遠是恐懼的來源。」 「怎麼擺脫恐懼?」 「先確定你的未來,那麼中間發生的事也無法動搖這個未來。人最確定的未來,就是死亡。只要確定自已終就會死,那麼便可以活得無所畏懼。」

淩晨4點12分,時間與空間的感傷

心靜下來,沒有雜音。但是卻覺得自已也失去了那種靈性。 沒有目的的話,就沒有走下去的動力。而同樣的目的卻有太多種不同的手段可以達成。 我只是不想浪費這個時間,這個我僅有的小小幸福時刻,每一秒鐘我都十分珍惜。 也許人沒有辦法走回頭路,一但嚐過了甜頭就標準就又提高了一些。意思是說,永遠不知道所謂的「地獄」在哪裡,永遠有更糟的情況,而現在的理所當然的事就會在那時成為微小而難達成的感嘆。 也許像這樣在半夜裡,打著沒有意思,沒有脈胳也失去意旨的文字的時光也將消逝。

在最後一片葉子落下以前

有個男孩意外地拿到了一顆種子,但是他沒有花盆,也沒有園地可以種它。 有一天,他發現在離他住的地方不遠的地方有一塊空地。原來的主人離開了。據說原來的那個主人也是種花,路人說,曾經看過這裡地方開過花。 男孩心想,那就是這裡了吧。「如果有人在這裡種過花,而別人也看過這裡開過花,那肯定是適合開花的土地。」 他興沖沖地跑回家,跟鄰居借了把小鏟子就跑去那塊花圃。他把土地整理了一下,然後抱著最大的心情,把種子種下。 他一邊種,一邊想像未來這朵花的形狀、顏色。「啊,要是紫色的話,一定很美。可是也許是紅色,但是如果開的是黃色,我也一定更喜歡它。」 男孩每天跑來幫花澆水,過幾天,地上就冒出了小綠芽。「啊!果然是可以開花的。」男孩心裡很開心。 就這樣過了幾個星期。地上的小綠芽卻沒有再長高。「嗯~會不會是那裡沒有照顧呢?」於是男孩去找了好幾本書,問了許多同樣在種田的村民。每個人卻有不同的答案 「要讓它多曬太陽。」「不可以讓它曬太多太陽。」「澆太多水不行。」「要施肥」等等許多建議。 「唉~這些人又沒有種過花,又知道些什麼。」男孩心裡這樣想著。所以他並不理會這些建議。 時間慢慢過去了,小綠芽一直沒有長大。 男孩很心急,把知道的方式全用在小綠芽上。有一陣子綠芽好像長高一點,而且葉子又大了一些。「這樣子,應該過不久就可以開花了吧。」男孩很期待。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花苗在成長一段時間後又停了下來,不再長高,葉子不但不沒有變大邊緣還出現了枯黃。 男孩不知道原因,「到底…是那裡出錯了呢?」。男孩只能直愣愣地盯著花苗,心裡卻想不出任何幫助花苗的方法。 路人經過了,有的笑他「唉啊,這個地方種不出花來,還是算了吧。」 有人同情男孩「不如就別種了吧。它不開花又有什麼辦法呢?」 男孩心裡只有這株花苗。他白天時候想,晚上也想。但是苗不長,花又怎能會開? 每天,男孩早上起來的時候,總是鼓勵自已說:「今天它一定會比昨天長得更高一些!」 每天,男孩晚上回家的時候,總是安慰自已說:「明天它一定會比今天長得更高一些!」 花苗並沒有長大。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男孩望著這株花苗。 時間一直在變換,季節一直在更替。但是男孩與花苗好像被時間遺忘了,沒有變化,只有慢慢枯黃。有時候,男孩心裡覺得,也許不是花苗枯了,而是他自已枯了、黃了。 想到這裡,男孩嘆了一口氣。 繼續回去顧他那長不大的花苗。 「明天,應該會長高一些吧。」 男孩望著花

防衛性悲觀

圖片
前天才去圖書館借了新書。叫「The Power Of Negative thought」中文叫「我悲觀,所以我成功」。 悲觀似乎是 一種罪惡,面對這世界,我們的社會共同的說「要樂觀。」但這本書的作者,從臨床心理學的角度去研究,發現有一種人具有她所謂的「防衛性悲觀」的心理策略。她認為這些人總是預期事情會變得很糟,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謂的悲觀主義者。但她發現即使是抱持悲觀的人他們的社會機能仍然不會因此而下降,透過她的實驗,她發現這種人,若是刻意要樂觀或是請他們關注事情的光明面,反而會降低他們的表現。 也就是說,這種習慣以悲觀想法思考,同時卻能保持其社會機能的人,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悲觀並不是消極而是另一種防衛性的心理策略,因為悲觀者事先會在心裡設想許多可能而不太會發生的情況而加以防範。 特別注意的是,作者在這裡指出,在一般的人看來,抱持著如此悲觀的想法的人應該會因為焦慮感昇高而去失去表現水準才是,但作者卻認為,防衛性悲觀者反而是透過設想各種可能的狀況來「降低」他們的焦慮感。 焦慮造成表現下降的原因在於「思想窄化」無法思考其他的解決方式而失去應有的水準。所以防衛性悲觀與我們傳統所說的悲觀的人不同,其差異點在於「心理排練」。因為他們預期到各種情況,而在心理事先降低的焦慮感,而當狀況發生時較不會因與自我預期差距太大而產生自我無法處理的壓力而失常。 我相信這個研究會替許多生性像我一樣「想太多」感到,「原來,我並不是心裡有毛病啊。」而是這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策略。 為什麼說「心理策略」而不是直接指涉把人分類為 樂觀與悲觀,這也是我喜歡這個研究的原因之一。因為這種理論並不是分析人類的個性。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理工具來解決各種生活的問題。而具有防衛性悲觀的人並不會在所有的事物上都有相同的思考方式。因為這些人仍然心理健康,與恐懼症的心理疾病不同。他們(包括我)只是「認為」透過這樣的策略比較有效來解決問題或是降低心理焦慮。所以也不是全然的樂觀就好,完全地不加考慮負面的問題也是一種社會異常,會給自已與其他人造成很大的問題。 從小,我就覺得我自已被詛咒了,因為我「心想事不成」。就是因為如此,所以運用我這種「天賦」開始許多事都會往壞的地方想,因為我「心想事不成」想壞事,那壞事就不會出現。 但其實在心理學角度這與什麼現在流行的「吸引力法則」無關。而是這種我的一種降低焦慮提高表現的一種策略。所以把事情想得壞一點

The road through an asshole

我變得自私,除了我的事,其他的事我一概不關心了。這個世界如何,其他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so?Fuck them! screw you! 居然可以為了這種無關痛癢的事生氣? 你們這些人真的吃飽太閒了。我恨你們,因為你們像我以前一樣。我恨我自已。因為我已經不再是那個我了。 心已經崩壞了,不會再重生。 I become an asshole. 爛人一個,哈。

人類因重覆而滿足

圖片
「成功的過程並不是代表著你付出最多的勞力,就反方面來說,如果你花了兩倍還是三倍的時間及勞力才達到目的,並不能算是成功。」 也許上面這段話對於人生絕對值的人來說並不同意,因為他們認為「只要達成目的就算成功,過程付出比別人付出多少又如何?」如果,你是用別人一半的方式得到同樣的結果,別人也許會說你作弊,但是我會認為你是成功的。為了目的不擇手段,但是你減少了你的付出,卻得到廣大的效果。但是花二倍到三倍的力氣去達成目的,是傻子而不是成功。 如何使用最少的資源去獲得最佳效果,最大的收益。1:100是比較困難,但是至少要有1:2 1:3 的能力,如果要2.5:1 那就是失敗了。 懶,就是這麼一個字,這沒有什麼好解釋。如果你能得到的東西是比別人要花兩倍以上的力氣才能得到的話,就是我的成功。 關鍵是「比較」,跟別人比,只有自已的話是看不出來你的懶與收益。每個人都有自已的快樂來源,就像是小飛俠裡面一樣,你找到那個來源,你就可以飛翔了。 所以我的快樂來源就是比較,或者是說,所有人的快樂都是來自於比較。那麼,要快樂很簡單,就是想永遠有人比你失敗,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這句話是人生的哲理,而不是一個沒有同情心的反派台詞而已。事實上,同情心也是認同別人失敗提昇自已的產物。 如果我的力氣只有你的一半,但是我有兩倍的才智那麼中間的差異是可以被補填。 但是並不是肌肉力量才叫付出,其實我覺得思考才是最大的付出,思考怎麼省力,不如思考怎麼省去「思考與記憶」。動作簡單化,獨立作業單位。 少用腦,多用肌力,這是有句話說「規律的人最快樂。」規律的動作,規律的思考方式。就可以有一個規律的生活,公式化是達成這一切的方式。過程如同解公式一樣,要將公式拆解、置換、最後達成簡化。 這就是「機械化」,人類的文明因為機械化而進步,其他的文明因為機械化的過程中比較上失敗,因為投入與產出不如別人而被淘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如此。 而機械化會帶來成就感,但最重要的是安心感。人會從規律的動作中得到安心感,這是運動的真相,為什麼單調而重覆的動作可以降低壓力,如慢跑、游泳,甚至工作,就是如此。

相信除了自已沒有了

這個世界沒有"神"的存在,意即我的拯救是不可能透過其他的方式了。而情況的惡化我不知道怎麼去阻止。 經過了這些時候的找尋,結果很讓人難過。但是答案早就在心中。 如果有,祂的工作也不是製造巧合來讓不可能的事過關。 所以只能承認,事情不會有轉機,未來如同我的想像。然後就是照著這個方式進行而已。 我一直在看這些心靈成長的書,因為我想去相信有些我所不能控制的力量去主宰一切。我想去相信我所受的苦是有意義的,我想相信我的痛苦會被救贖,我想相信這一切都有背後的意義。 那個答案我老早就知道,但是我卻不想承認,我還想企圖去尋找這一切。 但是結果是肯定,這個世界的一切運轉,我的生活都沒有任何意義。只是社會化的複製而已。 所以並不是神在操緃,這只是團體與文化的壓力最小出口,所以才會這樣,所以才會那樣。 我的生活並不是因為宇宙的力量吸引過來,也不是神指派給我,我只是在社會生活中選擇壓力最小的道路,如同其他人一樣。所以結局早就決定了。 我不作奇裝異服,我行為奉公守法,我的價值觀來自於我的原生家庭與社會文化以及同儕所型塑,已經回答了所有的問題了。而你已經輸了,這是註定的。 未來會如何,除非社會結構造成崩解,不然沒有什麼不同。

禱詞

你把我直接丟到地獄然後取笑我? 禱告完,事情好轉了嗎? 不,更糟 中午只有兩個客人 接下來原來訂位的客人取消 員工開始打電話來要薪水 廠商開始要討貨款 更好了嗎? 放你的個屁 這就是你要的?這就是你要整我? 真有趣,你他媽的就是愛世人? 去死 去死 你不配當神 你是惡魔

圖片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呢? 什麼都不想做? 這也算是一個選項嗎?不是。因為我不是沒有體力,而是我不知道作什麼好。 這個不想看,那個不想作。 我並沒有在泡泡裡,只是在陽光下四處張望。 是的,我想四處走走吧,是的,我想暫時離開一下吧。 所以我要去想像中的國度,去走走。 呼吸異國的空氣。 聽說Casablanca的空氣裡有股怪味。聽說薄荷茶要加很多糖才好喝。 不知道現在冰島的火山是不是還在冒煙? 我想去嚐嚐香港的早茶,點心。 去和時代廣場牛仔合照。 去偷拍協和廣場上的車水馬龍。 所以,我需要去旅行。 只是衝動或熱血永遠只在我企圖說服別人時才這麼說。我並不相信這種事 旅行,是必要,但是我的眼光是在一個時光進程中,而不是只是腳下而已。

無題的13點42分

在咖啡店裡用著筆電,打著無關緊要的字眼,這是一種無意義的偽裝。 我自以為是的在進行這些動作,好像是在洛基的電影中,一定要到費城的美術館前的階梯去模仿他的動作一樣。 這種感覺,很孤單,某方面來說,像是夢境一樣。而我偷偷地四處張望,發現無需用腦,只是不斷地裝模作樣地打字,也能達到一種心裡自慰的效果。 所以我就這樣打著字,以為自已是在法國咖啡店裡的海明威,讓文字從手指間流露出來。 小說的話,就是情節自動地展開。 這是一間不錯的店,光是有個插座就能讓我感動半天,很好。 因為我只是要找一個地方躲起來,讓人無法找到我。讓人無法直接見到我。 最好的一種消失方式,對我來說。 如果真的存在一種可以自我感知的消失,像是說…透明? 也許這種一種身處異鄉把自已成為異者的過程。 推疊的文字無止盡,就像是我的嘆息一樣

Positive Thought

如果說,吸引力法則是有效的,那麼PTT bbs一定充滿了負面能量,因為每一篇都是自我否定與對未來沒有希望的說法。而我覺得也真的是一群Loser躲在那邊自我取暖。想想真的很糟糕,因為這婕像是惡魔的計劃一樣。 為了不要讓我充滿在這種負面思想當中,我一定要先戒除上PPT的習慣,這是第一步。 接下來就是思考怎麼才能付出更多。要改變自已,要擁有正面的思考。

1=?+?

我可否成為一個科學家?誰是科學家?科學家是怎麼定義的? 我可否自稱自已為科學家?由誰來稱呼為科學家才是可被接受的? 科學家的起源是什麼?如果我作某件事,可以叫作科學嗎? 科學到底有沒有明確的範圍? 科學家在實驗室,他用控制組與對照組來重現複雜世界的簡單道理 科學家在黑板上寫下數學公式來表示複雜世界的簡單道理。 科學家思考新的想法如何改善這個世界。 科學家分析舊的問題來解決新的問題。 科學家創造更多問題。 科學家是一種精神。 科學家無所不在 科學要簡單化 科學即公式 科學方法 科學化 科學 科

深深深地

試著呻吟給路人聽的。說是路人,但是誰會路過,這是一片海洋,只有沉重的水壓與無法捉摸的海流在黑暗中移動著。 所有的小生物有的聚在一起,有的隨流動而生,沒有自已的意識。 你可能知道每個人的故事,或是你以為知道。或是裝作你不知道其他人發生的新聞。或是你假裝不在乎。 可笑,但是那個界線在哪裡?什麼才是真確的道路?一片黑暗的洋流中,哪裡是水面?就算有,那是我該去的地面嗎?,陽光真的是我需要的嗎?我能夠呼吸陸上的空氣嗎? 那個氣泡是我假裝呼吸的道具,我用魚屍作為幻想。 一切應該是如此,或是說只是缺乏去質疑的勇氣? 聽陸上的人說,海是藍色。但是海裡的我卻看不到顏色。 天空聽說也是藍的。 是不是陸上的人看什麼都是藍的?

解離

當他握緊手上的拳頭時,低聲說出一聲只有自已聽得見的一句話。 他轉身離開了。 自從那一天起,他不見了。 平常會看見他的店裡找不到他的人影。問起他的朋友的卻又得不到任何有幫助的回答。甚至連他過去的朋友都開始懷疑他們是不是真的認識這麼一個人。 人怎麼可能憑空消失。肯定是去了哪裡。是已經到了或是在路上的差別。 可是卻又覺得他的痕跡出現在我的生活周遭。 在家裡,我發現他喝過的咖啡杯,杯底的咖啡痕已經乾涸,一個沒有連接起來的圓圈,看起來像是問號的上端一樣。垃圾筒是他愛吃的便利商店食物包裝,還有幾根菸頭。除了他,沒有人會抽煙。 那股熟悉氣味從他的地方慢慢變淡。像是被風化的石頭一樣,變成細沙,被風吹散然後消失在歷史裡,消失在人的記憶當中。 看著他的衣櫃,觸摸著他每一件衣服的質感。盯著他的書架,看著他買的書來架構他思考的組成。 他是幽魂。 站在販賣機前,伸手居然按下了他平常喝的飲料。 用他的方式開車、停車。 穿著他的衣服,讀著他的書。 用他的方式寫作。 認識他的朋友。 現在留下這些字句。是因為他成為了……我 我,消失了 他開始尋找我。

在路上,但我是從那邊過來?

不睡覺是什麼滋味? 先來談談為什麼要睡覺,不是因為體力變少,而是資訊太多。看得太多,想得太多,於是我們需要閉上眼睛,停止與這個世界互動。 所謂的醒著,就是不斷地作反應:電話響了要接,或是心理決定接或不接。熱了開風扇,或是決定不開。身體接受著外界的資訊,而心理要不斷作出反應,然後才行動。累,往往都是因為接受太多訊息後才產生的。因為雖然只針對某些部分加以判斷,但實際上卻是接收到整個圖像,爾後就意識與自已過去的資訊庫進行比對後,識別出有意義的項目進行思考與判斷。沒有進行處理的資訊會累積起來,像是記憶體慢慢被佔據而變慢的電腦一樣。於是發展出睡眠這種機制。 而強制地維持覺醒狀態,將會導致因資訊過載而反應處理速度受太多無用資訊干擾,同時也會出現在判斷過程中。最後在某階段將會處於接受訊息卻又自已釋放訊息的混亂狀態。也就是夢與現實交錯出現。一種混沌狀態,但這種狀態並不會持久,會因生理的強烈反應而立即陷入睡眠當中。 不睡覺,也要打字,即使沒話題,也要找話講。這是我的部落格,這是我的不再孤單。

圖片
用光速飛行,距離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需要的動能也不需要去計算,能量沒有討論的立場。 在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孤單而沒有依靠,隨著那若有似無的引力,緩慢地繞行。 但是若問起誰才是中心,恐怕沒有一個座標可以滿足這個命題,空間是不可說,邊界只能虛構的想像。 曾有從時光旅行回來的智者,說著遙遠宇宙的神話傳說。穿越的不是真實,而是另一個不能被證明的故事。 一切可以從起源說起,那個古老的萬事萬物的起點。 時間的定義,是從誰開始的?

嘆息只不過是無意義的氣流罷了

圖片
那天,天空開始哭泣。至今尚未停息 地上表示同情,嗚嗚地低鳴著。 偶爾,風會傳來快樂的消息。但當它經過火山時,卻又變成一陣焚風,燒灼著已無任何顏色的大地。 空氣中充滿毒氣,據說是從裂縫散出來的。因為地心慢慢消失,不用多久,所有的一切會變成一顆中空而停止的石頭。 沒有人可以說明還剩下多少時間。 也沒有人可以保證毀滅會是最後的句點。

Old Gun

圖片
手上多了把槍 舉了起來,在你沒有注意的時候,朝你,扣下板機。 「這把是S&W M10 6發左輪 用.38子彈 」你的聲音說,你一邊裝著子彈,一邊說明 「雖然是把老槍,但相當值得信賴」是的,槍就是拿來傷害人,到了今天,它還是有傷人的本領。 槍口還冒著硝煙,但傷口已經泠了 第二發的槍聲,似乎比上一發來得習慣了些。 聽覺如此,痛覺也應該一樣吧!你覺得呢? 「……」你沉默著 你的血,流成一條小小的河流,在房裡尋找著出路,與你之前一樣。 遇到角落,轉彎,再向下流,這樣鮮明的痕跡,是想向每個人說明什麼呢? 「……」你仍然沉默

遠方傳來的,不是狼嚎

圖片
在一面的狂歡氣氛中,不適合我這種孤僻的人。 而人與人之間,我認為,有距離與面具的必要。 這是逃遁,這是我賴以為生的躲避陽光的棺木。 支離破碎的文字,嚐起來是這麼暢快。 讓它流吧,止不住的血管染紅了視線。 黑色又籠罩天空,在看不見的角落、望不穿的深淵裡,無聲地擺動那冰泠的身影,盤算著。 它被殺了七七四十九次,但也活起同樣的數字。 它被保護著,但也被詛咒著。 它只是缺乏鮮血的滋養,只要一滴。 無論是自少女的細頸還是爬蟲的尾巴。 在黑暗中,發亮的,不只是那雙眼睛。

住左邊,住右邊

圖片
我們的大腦是分成左右兩邊的,不只是意義上的區分,事實上,左腦和右腦是完全分離的,只靠著一個小組織把左右連起來。 而這個左右的分離就代表著左右是負責不同的部分的思考與處理資訊的方式。左邊的身體由右腦負責,而右邊則由左腦。當我們看到我們的世界時,左腦會將我們過去熟悉的東西或是相似的事物拿來與現在接觸到的事物作比較,同時也去預測下一步,也就是說,左腦負責的是過去與未來。 而右腦呢,它用圖像、聲音、感覺,來處理我們接觸到的一切世界。可以說是它只處理我們的「當下」的身體感覺到的事物。 之所以會關心及談到這些資訊來自於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一篇演講,內容是一位研究大腦的心理學家因中風而體會到左右腦居然可以影響我們對於事物的想法。我們當然知道身體正常的人是左右腦都缺一不可的,但她的中風經驗卻讓她思考到,如果我們可以用左、右腦來看世界,許多事會不同,甚至更快樂。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我腦內的兩個世界 從以前我就知道,如果我很不想作一件事,也許是工作也許是家事,或是我的心情很糟時,我不會去聽音樂,但是我會讓耳朵聽見更多聲音,當下環境的噪音,我的注意力會放在手指、眼睛,也就是說,我會把我的注意力放在我的身體上,然後去作事,那麼心中的壓力與厭惡感就會消失。我原先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透過左、右腦的理論,那麼一切就解釋通了。 我的左腦想太多了,過去的經驗、未來的想法,讓當下的我無法行動。如果把左腦暫時關閉,那麼我的身體行動並不會受影響,反而是有時邊想事老是會走路跌到、或是忘東忘西、對週邊的事失去警覺。但是當把注意力放在眼睛、耳朵、手指時,行動其實還滿有效率的。 所以,我要開始練習這種右腦的行動方式,看看會不會把一些我的問題解決。因為我老是會想太多而無法行動。今天晚上用這種方式,我本來不想作那些傳票,不想打這些東西,因為很煩,心裡的壓力很大,什麼事都沒辦法作。當我用這種方式,突然腦海就清靜多了。因為右腦作事只看當下的感覺,不看過去的麻煩或去想未來的問題。 但是左腦的分析、推理是右腦作不來的,右腦適合的是機械性的工作,打字、寫字、分類。 以前我很怕用計算機算數字因為我會按錯或是忘了按到那一個數字,但是若把注意力放回手、眼其實出錯率就減少許多。 右腦也是可以說是專屬處理直覺與圖像的,而我相信在性別上,女性之所以能把這些煩雜的公事與家事處理地的井井有條一定是右腦的功勞。雖然這麼說有點犯了性別主義的大忌,

大浪來襲

根據研究,心裡如果有件事,把它寫下來,會比與別人長談更有所謂「療傷」的效果。所以如果心裡有事,就把這裡當作是樹洞,把它寫進去。我的預設讀者不是別人,而是自已。 自已和自已的對話,自已留言給自已,告訴我,之前有多難過,現在高興時再來看看過去的難過是不是值得,現在難過了,再來看看過去的快樂是多麼簡單。 寫下自已的恐懼,對未知的恐懼。到了已知時再來對照。 看來,是要重新找工作了,我應該要感恩人生的每個階段,讓我學習了不同的事物。 -在亞登行裡,我學到了:有拜訪就有機會 -在日通裡,我學到了:專業與服務是如何定義,大型公司的制度是如何落實 -在廷鑫,我學到了:從無到有的制度產生,標準化的重要 -在美麗花園,我學到了:財務的規劃與成本的控制是多麼的重要,最重要的是,它讓我體會了經營者的挑戰。 專業不斷地在變動,從事務機器到空運,從鋁合金到餐飲管理,沒有一樣的相關。但我相信在同一個我裡面是正向的積累。 現在來說,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但造成傷害是一定的,只是心裡怎麼去準備衝擊。

明天

不賺錢,也沒有辦法賺錢,繼續作下去,怎麼作? 即使是產品對了,但是賠錢賣 是的,如果這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那就讓他最後一天吧,我累了。至少不用面對那些事。如果要追求夢想,那負債只能作自已不喜歡的工作來還錢,那日子過得有什麼意義? 活著很重要,因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自由呢? 作錯了事,要去獄裡待著,失去自由。作錯了生意,要辛苦工作,沒有自由。出來混,遲早有一天要還的。 猶太人說,失眠應該是屬於那些拿不回錢的人而不是欠錢的人。 如果我的世界要毀滅了,那請把其他人一起拖下水吧 120萬是達到了,然後呢?成本大概超過160萬。120萬的現金就這樣被上個月的貨款燒掉了。這個月是付不出貨款的。 也許他們會雇黑道的人來,也許會恐嚇我,也許會揍我一頓再剁掉我的一根手指。我走在路上要小心有沒有人會把我抓到布袋裡,丟到水裡。 我的信用破產,不能有存款,不能買任何會需要登記名字的東西,只能把錢藏在床裡的皮箱裡,住在沒有人知道的租屋處。如果電話響起,我會說沒有聽過我這個人。如果外頭有什麼動靜,那我就把皮箱一收,從後面、後狗洞爬出去。過些流浪而擔心害怕的生活。 我會在髒兮兮的角落裡哭泣。從街上的電視上才知道今天的日期,想起我今天是我的生日。也許我會摸摸口袋,掏出今天在地上撿到銅板,到便利商店,買罐啤酒,祝自已到今天還活著。 地上的水漥反射出我的臉,雖然我已經不再看自已。但我知道它反射出來那個流浪漢不是別人。 我曾有夢,我曾有關於未來的想法。 那它是因為我而失去,因為我追逐它而失去。難道這也有錯?失敗怎麼重來? 是啊,不是都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嗎?那我成為人上人了嗎? 那些人上人有沒有我苦呢? 人世間,本來就沒有什麼道理可以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至少我還是感恩我的四肢健全,頭腦清醒。只有這件事是值得高興的,不用去期待什麼。

今天之後,我,再也沒有了

Steven Jobs在他的史丹佛的經典演講說到了三個他自已的故事。最打動我的是最後一個部分,「死亡」。他說,他以前曾看過一句話說:「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過,因為最後總有一天一定會是最後的一天。」,其實只是「把握當下」的陳腔濫調,但這句話怎麼實現?Steven Jobs又說,他每天早上起來便看著鏡中的自已,如果這真的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了,我還會去作我今天該作的事嗎?如果答案好幾天都是「不!」那你就知道你該作些改變了。 這句話像是一記重重的鐵鎚,在我的心上「磅~」地打了一下。 因為我知道我問我自已這句話的答案是什麼,「我們的生命很有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裡面」這是Jobs後面的說明。 的確,死亡的預想是非常有用的發想方式,因為在生命結束後,一切都將失去,只有活著才能得到與感受。這是最高的理想層次,不是為了明天而作,而是為了現在而作。 前一陣子也在網路上讀到一篇是比較搞笑,有關2012世界末日的文章,裡面告訴大家,如果2012真的就是世界末日,你幹嘛還在擔心你的退休金?更不用去投資保險了,2012之後都完了嘛。還有,去他的節能環保綠科技,沒有明天,那多一點垃圾少一點垃圾有差嗎?這一篇雖然不是多認真地寫,其實只是用來諷剌2012與綠能商品,但是拿來與活在當下作為一個反思,值得好好思考。 如果真的是我的最後一天,那我該怎麼作? 是時候作些改變了。

啊~我又開始看村上春樹

大概是從17、8歲開始看他的書,現在村上先生已經60歲了,而我也30歲了。 他的文字就是這樣讓人讀了有種安心的感覺,好像在裡面看到了一個文化的縮影。他就這樣淡淡地,安安靜靜地寫作與閱讀的感覺。 好像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會寫些怪怪的東西,只是我一直在變,不知道是變好還是變壞,村上春樹卻沒變,他還是一樣的風格,但是說一樣卻不是像是保時捷一直保留著911的圓車燈的一樣,而是相同本質的東西,好像是一次寫完的東西只是作成幾十年的連載而已。 一種堅持,一種自我肯定。而我一直變是因為我不斷自我否定,無法用同一種風格與想法來思考。寫一寫就覺得沒意義,自已覺得可笑,過一段時間又換另一種,又回過頭來看自已寫的東西,會覺得怎麼以前可以寫出這種,但現在卻沒有辦法。 飄來飄去的。反正是以寫作為樂,就好玩就寫,不好玩就不寫而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