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STEM領域永遠需要文史哲來領頭


相關圖片

STEM永遠只想要將這個世界化約成一道簡單公式。他們認為有正確的Input就有會有正確的Output。他們的關注點是「控制」、「預測」。


這個「人」的世界複雜太多了。許多事無法控制、許多事無法預測。這也是為什麼理工的同學們時常會遇到人際方面的問題,因為「人」從來不是同一個面向,而是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環境結構下,當下的時空,會有不同的作為、而產生對於自身對於他人不同的解釋。


為什麼領導者不能用科學、工程的角度來「管理」或「領導」?因為「人」的問題就是「政治」的問題,涉及的層面、關係不能用單純的思維來處理。對於人的事,往往需要去分析、去解讀。去折衝、去妥協、必要時去欺瞞、威脅。


永遠不要去隨便預測「人」的行動。因為往往會因為失望,而這個失望往往會造成不只是心靈上,更可能是自已的生命,他人的生命,甚至整個國家人民幾個世代的生命來作為代價。


唸文史哲的人知道這一點,所以讀得愈多,愈不會去「預測」未來會是如何,但是他會一直從現在的現象中一直看到歷史的循環、以及背後持續存在的「結構」。


文史哲的作法是不斷從過去的資料中來分析、解釋現在。而STEM的作法是不斷從現在的現象中來歸納後,用實驗來預測結果。


人類之所以為現在這個樣子,當然科技進步是很大的功勞。科學是不斷推翻前人的假設來前進的。昨天的理論,新的實驗結果出來後,今天可能就被拋棄。但是文史哲仍然在2000年前的儒道家、雅典學院中來思索現在所見現象的意義。


在文史哲中,沒有「錯誤」的理論。


有一個歷史學家企圖作了預測,結果失敗了。那麼整個學術界就把它當笑話了嗎?不,為了去解釋分析為什麼他的預測會失敗,反而又形成新的學派。這個歷史學家叫「卡爾.馬克思」。


從他之後,其實沒有什麼人敢再隨便預測未來。仍是各種學派百家爭鳴。但從來沒有那一邊敢去說另一方是「錯」的。因為歷史是這麼告訴我們的。


經濟學家是一個很努力去「預測」的學科,因為他們用「科學」的手法來解釋,而科學就是要「控制」、「預測」。所以各國努力去調整利率,希望能經由先前的公式而達到預測的結果。


結果是如何呢?


實驗失敗了,預測失準了。對文史哲來說,是另一個值得深入討論的議題,而非單純棄置它。


所有STEM的投入都很重要。所有STEM的貢獻都很重要。

雖然說發明機關槍、原子彈都是科學家們,但是使用他們的永遠不會是科學家,而是政治家,而政治家永遠會是那個精通文史哲的人在領頭。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森林裡的一棵樹倒下時,若沒有人在那兒聽,它依舊會發出聲音嗎?

於是,我又坐回電腦前

禁欲與智慧-如何變成更聰明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