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 火線交錯

「活下去比什麼都還重要!」田中安野對著滿口黑血的霍元甲說,週遭的群眾不斷喊著「自強不息~自強不息。」

「你聽,活著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霍元甲是這樣回答的。

雖然這部片海報底下說明了「聆聽是最好的出路。」,但我看完這部片後,卻是想到上面霍元甲的片段。

我喜歡在看完電影後,上網看一些網友的影評,雖然有時候喜歡的電影被人評的一文不值時也是會有種「你們懂什麼?」的這種情緒,總體來說,先看看別人的說法,再來和自已比較,這才是討論區存在的價值。

每個人都想用自已的方式來和這個世界相處,但從來不是每個人都能隨心所欲。被射傷的太太,無助的先生,競爭的兄弟,聾啞而自覺與世界疏離的少女,只想好好過日子的保母,是這些人組成了這部片,其他的人在我看來角色比較是屬於NPC村民式的角色,只是為了成全某角色的的特質而存在。

這是一個用了很多角色在運作的電影,當然這不是創了什麼先例,只是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很真實而讓人無奈的,這是本片導演的功力所在,他似乎很擅長創造讓人不安的沉重場景,這部片除了到後面,給每個角色一個結局,在之前每幕中,我都覺得我看得想轉身就走。並不是因為電影品質不好,而是一切都太難過了。

從一開始兩兄弟拿到槍開始,我覺得我好像不是在看一部劇情片,而是恐怖片,我不是下一秒那個角色會死,還是又會出現什麼嚇人場景。小孩與槍,到了墨西哥,還是脫不了槍的威脅。如果說,這是一部B級恐怖片,那我可以放心地看,盡情地吃我的爆米花,因為那一切都有公式可尋,男的一定死最慘,女的大多過程不久,一般來說,小孩不會怎麼樣,就像侏羅紀公園一樣,該死的人,看臉就知道。

這部片,太真實了,所以沒有公式可尋,不過其實小孩子也大多沒事,畢竟他的製片不會讓導演這麼作的。每個人的情感表現都很能令人玩味,每個人都演得很好,恰如其分,所有的外籍大小演員都表現出應有的情緒,導演選角功力果真厲害。

其實我不想透過這部電影「講」太多道理,我們的生活週遭已經太多道理了,什麼美國人的自大啦,民族歧視,這些,誰不知道?
這部片的確在衝擊效應後,好像又是類似的東西,但我覺得衝擊效應裡的角色都太明顯了,簡單來說,個性中那個歧視被刻意放大,這部片中,大概只有凱特布蘭琪在倒冰塊的時候,有那麼一點味道,我認為這說明了兩片的聚焦是不同的,同樣是運用了各種民族,可是片中並不是在說文化如何相互衝突,每個人都能相互溝通,只是似乎溝通不良,

「但是,先生,明天是我兒子的婚禮。」「我再花錢幫你辦一個更好,I'm sorry, but you have to do this. Wait!I got go....」這是片頭保母接到的電話,馬上一定有人大罵,美國人真是太傲慢了,可是,這就是我們的生活一部片,因為明天,我老闆下午也可能想看企劃書,而讓我動員半天,最後他只想看冰淇淋。

我並不想再說什麼文化差距、歧視一類的說教,對我來說主角是美國人並不是導演想對非美國人說明美帝的可惡,這種事讓第三世界來作就好了,只是因為這是一部對「美國人說教對美國片」主角當然是美國人,就像大雄、小丸子是小學生,幽助是國中生,櫻木是高中生,而海江田是脫離公司挑戰業界的社會人士。作品給誰看,主角就什麼樣子。跟美國的國際政策,其實問題不太。其實我還認為那個「認定為恐怖攻擊」這個部分還滿搞笑的,這種笑點常在卡通還是其他搞笑片出現,「說,是誰派你來的?」好險,那個警察只射殺小孩而不是搞笑。

至於那個日本少女,真是讓我會心一笑。導演一定跟我一樣喜歡看日本A片,這種心理轉折大概只在日本的色情作品才會出現。「請你…今晚抱緊我…」透過讓男性的「疼惜」才能算是被承認的女人,嗯,導演選日本作為另一個舞台真的很有趣,他也一定看了很多日本的「作品」才這樣地設定,我不是日本人,我也不用去說這樣是真是假。記住,這是給美國人看的。

最後,母子相擁,父女相擁,嗯,我看了一些評論說「亂倫」一類,我倒是不這麼想,我想這是很刻意的安排,畢竟是自已的女兒,從小就看著他長大的,就算看到裸體又如何?作為一個電影的結尾,父親擁抱,意義大於警官的擁抱是一種和解,鏡頭拉向愈蓋愈高的大樓,這是巴別塔的意象,最後,我想那個給自已小孩的獻詞,也和劇尾一樣連貫,所以這裡加一個「亂倫」那導演就太難以理解了,美國人應該也不能接受。

嗯~雖然是用英文叫你要Listen,可是放緒四海皆通,我們也好好地聽(讀)別人的文章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森林裡的一棵樹倒下時,若沒有人在那兒聽,它依舊會發出聲音嗎?

於是,我又坐回電腦前

禁欲與智慧-如何變成更聰明的男人